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点复习与题型训练 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 ( 知识导航 ) ( 考点回顾 ) 考点1: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两侧,两角不相等(空气大),光路可逆;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如图所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生活中常见的光折射现象: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考点2:透镜 1、透镜: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所示。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典型光路。 ( F F F F ) 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考点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结论: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图a)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图d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图b) u=f 不成像 射出的是平行光线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图c) 2、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认识: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像正、倒立,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分虚实)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分大小)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像远像大) (4)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近像小) (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 增大 ( 减小 ) 像 变大 ( 变小 ) )(4)成实像时: (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 减小 ( 增大 ) 像 变小 ( 变大 ) )(5)成虚像时: 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