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63196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2.3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4-11-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431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科,用手,教案,教学设计,测量,上册
  • cover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用手来测量》选自教育科学-出卷网-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遇到了两个问题:谁的青蛙跳得远?这个问题通过用纸带做比较能够得到结果。跳得最远的青蛙到底跳了多远呢?这个问题用比较的方法就解决不了了,当需要用数据来表达的时候就要用到测量这个方法了。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和长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在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通过活动,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用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拃)来测量。学生认识到“拃”是一个非标准单位,用其测量的结果具有多样性和不准确性。在测量过程中,学生同样会用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这会巩固学生对起点与终点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公平比较的理解。同时学生将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并会发现因为各人手指长度不同而导致了测量结果的不同。 教材中安排了聚焦、探索和研讨三个环节。首先,聚焦环节———让学生认识“拃”这个用手测量时特有的单位,即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称为一拃,要与“一虎口”区分开。需要学生反复实践、体会和理解。 探索环节———用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学生会互相合作,在纸带上从起点开始一拃一拃地量,量一拃画一条线,首尾相连做标记。 探索环节———收集数据、做班级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如果学生学会用“多一点点”的词语来表达,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棒的,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测量的单位和要测量的物体并不完全匹配)。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学生会通过观察数据和测量纸带思考:“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学生会发现用手作为工具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但是由于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会变化,从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也不同,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虽然测量的结果不太准确,但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那就是一个测量工具是有相应的测量单位的,并且这个单位要首尾相连、不断重复,这样才能得出结果。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是从幼儿园到正规学校教育的过渡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身体的一些部位能够帮助我们测量”学生是有一定认识的,生活中小朋友可能用手臂或者脚对自己家里的物品进行过测量,但是对于“一拃”却比较陌生。所以,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反复强化学生的认知。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与刚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密切相关,对此进行了分析: 认知起点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学习的动机还不够明确,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也很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从点点滴滴入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习方法的指导,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并逐步内化为学习策略。 语言表达特点 一年级学生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所作所为。但词汇量不丰富,直观地描述事物时,需要耐心倾听,在描述中发现不合逻辑的地方,需要纠正。学生用的词汇比较少,所以很多常用词要教给他们,有些要解释成概念。 3.预测 在本课中,“预测”这个词首次出现,小朋友不完全明白什么叫预测,他们会认为就是猜,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只做名词解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