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63293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和配套作业设计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47316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
    第二单元 小故事 大道理 一、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1个字,会写32个词语。 2.利用多种学习方法,读懂故事,体会故事中人物的鲜明特点,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 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也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 4. 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则通知。 5. 产生阅读寓言的兴趣,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教材内容: ●阅读: 1.《守株待兔》 2.《陶罐和铁罐》 3.《鹿角和鹿腿》 4. 《池子与河流》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 大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阅读链接:《南辕北辙》 《北风和太阳》 1. 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故事道理,背诵故事。 2. 分角色朗读课文《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能结合文中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能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与他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写好“艳、静”等8个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了解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感受寓言里的智慧。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其中《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是精读课文,《池子和河流》为略读课文。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文言文,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守株待兔》是一则小古文,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却幻想能经常发生,天天守桩等待,最后落得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故事内容平实易懂,语言精练耐人寻味,揭示了不努力,而抱有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好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故事篇幅短小仅39个字,但寓意深刻。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深刻道理。故事通过铁罐奚落陶罐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体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对陶罐的藐视和不屑。通过许多年后,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成为有价值的文物,而铁罐无影无踪的结局,阐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鹿角和鹿腿》则生动讲述了一只鹿狮口逃生的故事。故事4次写到鹿的自言自语,细腻地描绘了鹿的心理变化,以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告诉读者,事物各有各的价值,不能仅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池子与河流》是一篇寓言诗,故事在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展开。池子一连串的提问,河流坚定的回答,以及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运用,凸显了两位主人公鲜明的形象,表达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揭示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甚至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除了内容文体有很大的相关性,各部分内容之间关联性也很强。当农夫捡到撞死树桩的兔子;当谦虚的陶罐遇到傲慢的铁罐;当小鹿发现角的美丽,开始抱怨腿的丑陋;当池子和河流诗意地聊起人生……一则则寓言故事总在轻松有趣、出人意料的情节背后都藏着深刻的道理。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阅读链接”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