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64375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27854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朝花夕拾,PPT,25张,课件,导读
  • cover
(课件网) 名著推荐与导读 朝花夕拾 消 与 经 典 的 除 隔 膜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前 言 docerID:327037375 目录 01 写作背景 02 主要内容 03 主题思想 04 作品影响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写作背景 PART-01 名著推荐与导读 写 作 背 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写 作 时 间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小引:1927年5月1日 五猖会:1926年5月25日 琐记:1926年10月8日 狗·猫·鼠:1926年2月21日 无常:1926年6月23日 藤野先生:1926年10月12日 阿长与山海经:1926年3月10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926年9月18日 范爱农:1926年11月18日 二十四孝图:1926年5月10日 父亲的病:1926年10月7日 后记:1927年7月11日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主要内容 PART-02 名著推荐与导读 主 要 内 容 第一类:童年、青年经历意趣类 ———《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 这四篇通过描写作者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在夹叙夹议中,表达了对往日时光的眷恋和对一些事情的反感,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 主 要 内 容 《五猖会》 作者回忆儿时去东关看五猖会,想到难逢的盛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我”背书,背不完不准看会。一盆冷水把“我”的热情全浇灭了,等“我”背熟,父亲满意了,但“我”已失去了看会的兴致。开船后,沿途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甚至东关五猖会的热闹,对他而言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父亲:刻板、严格、强势、权威 主题思想:表现家长与儿童在心灵上的隔膜,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背书:家庭小事 父亲的专制威严的形象和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家庭氛围 主 要 内 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主要追忆了两段童年生活:在百草园自由自在,亲近有趣;在三味书屋虽受限制却充实勤奋,温馨快乐。 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厉却和蔼可亲 主题思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好奇和追求,以及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心理;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矛盾。 主 要 内 容 《父亲的病》 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两位“名医”(陈莲河):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衍太太:封建、愚昧、迷信。在父亲弥留之际怂恿“我”大声喊叫自己的父亲。 主题思想: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