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69869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测试 (含解析)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42721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章,解析,九年级,物理,教科,学年
  • cover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把蔬菜炒熟,是因为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B.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扫地时灰尘飞舞,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石块扔进水里会沉底,是因为石块不受浮力 2.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D.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利用煤气灶将冷水烧热 B.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后,轮胎会发热 C.太阳能水箱中的水被晒热了 D.把冰块放在果汁里,饮用时感觉很凉快 4.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为0°C的物体没有内能 C.热量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5.关于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的冰没有内能 6.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春分:“风雷掣电闹中春”,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C.芒种:“梅雨潇潇涨柳塘”,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7.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一个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下降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内能增加 D.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如果质量、温度不变,说明它的比热容增大了 8.我们美丽的家乡牡丹江,四季分明,风景如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清晨的牡丹江畔雾气袭人,雾是江水蒸发形成的 B.江心岛的雪堡独具匠心,雪是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C.镜泊大峡谷山水秀丽,枫叶上的露水是液化现象 D.五月的杏花飘香芬芳,是因为杏花分子的机械运动 二、多选题 9.一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加热结果描绘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加热相同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吸收的热量多 B.在加热相同时间内甲的温度变化比乙的温度变化快 C.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D.若甲、乙两种物质温度变化相同时,乙物质吸收的热量更多 10.如图所示,在2020年5月27日11时,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中国登山队又一次站上了世界之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登山队员周围皑皑的白雪不具有内能 B.队员在向上攀登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在不断增加 C.攀登时碰落的雪块会向下滚落,是因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D.登顶后队员感觉呼吸困难是因为山顶气压变大 三、判断题 11.桂花飘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12.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 13.判断题:请你在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答“√”,“错误说法的”后面答“×”。 (1)F1与F2的合力为F合,F合一定比F1、F2都大。( ) (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能做到:即可省力又可省功。( ) (3)浮力是由液体、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 (4)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势能又包含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 ) (6)动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定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 (7)液体内部向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