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72117

古诗词鉴赏- 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5229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词,鉴赏,练习,解析,2023-2024,学年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经典基础题】 一、(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首联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 B.《蜀相》尾联两句承接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一切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 C.《书愤》颔联作者选用意象组合,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抗金经历,洋溢着豪迈的爱国热情。 D.《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2.《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说说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B 2.相同点:都运用典故。《蜀相》“三顾频烦”“出师未捷身”用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典故,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书愤》“出师一表真名士”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或运用檀道济的典故。“塞上长城空自许”,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抒发诗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悲愤) 不同点:《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或情景交融、反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乐景写哀情,衬托荒凉之境,写诗人的寂寞之心。《书愤》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歌前两联回忆过去,写自己抗敌报负;后两联写现在,年迈衰颓,今昔对比,理想和现实对比,表达诗人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感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这里的‘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一切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错。应包括诗人自己在内。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相同点:都运用典故。《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用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和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典故,用典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济世雄才和远大抱负,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并以实际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表现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书愤》“出师一表真名士”,通过诸葛亮的典故,用典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并以此自勉。运用檀道济的典故。“塞上长城空自许”,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抒发诗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悲愤。 不同点:《蜀相》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采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或情景交融、反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中描绘。以乐景写哀情,衬托了荒凉之境,写出了诗人的寂寞之心。《书愤》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歌前两联回忆过去,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写自己抗敌抱负;后两联写现在,如今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