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79130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知识点(文字素材)

日期:2025-11-2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2次 大小:5335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 cover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 生物与生物学 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熊猫和玩具熊猫的根本区别是熊猫具有生命特征。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2)生物生活过程中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和排泄; (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学习观察与实验 (1)观察微小物体或微小特征,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 (2)实验的一般规程有: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名称 作用 目镜 接近眼睛的镜头,放大物像。 物镜 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放大物像。 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反光镜 反射光线,分凹面镜和平面镜。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步骤 过程 取镜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距实验台边缘约7cm。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用双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 用双手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视野内呈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放置玻片标本 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玻片的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用双手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至物镜前端接近玻片标本(约0.5cm) 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损坏物镜和玻片。 观察 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同时睁开, 用双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至视野内看到物像时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观察细微结构:移动玻片将欲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保持视野明亮;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收镜 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用纱布擦拭显微镜。 镜头要用擦镜纸擦,不能用纱布或餐巾纸,以免损坏镜头。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下降至最低处。 调节反光镜竖置,压片夹转向后方,镜臂竖直,将显微镜装入镜箱,放回原处。 3.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1)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 对实验材料的要求是:薄而透明,才有利于透光。 (2)倒像: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倒像(180度旋转)。 例如:玻片上p,物像是d。 (3)目镜物镜: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标本的距离越近。    (4)放大倍数: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一台显微镜有5X、10X、15X三个目镜,有10X、45X两个物镜,那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50倍和675倍。 (5)视野中物像的变化: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细胞体积越大;结构越细微。 视野内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总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6)调焦:若要使镜筒明显上升或下降,应调节粗准焦螺旋,要使观察的物像更加清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