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83769

2023-2024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5-11-1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7646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认识化学变化,解析,试卷,单元,学年
  • cover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姓名:_____班级:_____学号: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K-39 Mn-55 Mg-24 Al-2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 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硫磺”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2.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B.吹入空气的目的是提供氧气 C.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发生上述现象 D.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3.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B.C.D. 4.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锌的工艺,炼锌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ZnCO3Zn+3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是CO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5.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在l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6.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①② 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省略实验①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 D.实验④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 7.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 A.23︰9B.16︰9C.32︰9D.46︰9 8.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 9.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则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 A.26B.40C.58D.90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3g物质Ⅰ与1g物质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物质Ⅲ B.每3个物质Ⅰ分子与1个物质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物质Ⅲ分子 C.每3万个物质Ⅰ分子与1万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万个物质Ⅲ分子 D.每3n个物质Ⅰ分子与n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n个物质Ⅲ分子 11.实验室二氧化锰中可能含有炭粉,若直接与大量氯酸钾加热,炭粉在大量氧气中燃烧,引起爆炸,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A. B. C. D. 1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