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85305

6.3物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 (含解析)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1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2451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解析,教版
  • cover
6.3物质的溶解性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5gM物质;30℃时,80g水中最多溶解4.0gN物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是( )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比水低 D.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的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如图所示,现向烧杯内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试管中立即有固体析出,则试管中盛放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 A.硝酸钾 B.氯化钠 C.氯化氢 D.熟石灰 4.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C.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5.T1oC,30克水最多能溶解25克的X物质;T2oC,50克水最多能溶解35克的Y物质;则X、Y二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 A.X<Y B.X>Y C.X=Y D.无法确定 6.如表是Na2CO3、NaCl的溶解度。 温度 Na2CO3 NaCl 20℃ 21.8g 36.0g 30℃ 39.7g 36.3g 20℃时,向2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B.烧杯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烧杯①中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烧杯①②中溶液升温至30℃(忽略水的蒸发),溶液质量①=②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加入乙物质或蒸发溶剂能使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D.t3℃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25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8.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t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B.从甲和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t1℃时,乙溶液实现N→M的转化,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t3℃时,分别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9.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B.t1℃时,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形成乙的饱和溶液 C.将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浓度均不变 D.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甲 10.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属于易溶物 B.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提纯A C.将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D.t2℃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物质的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B>A=C 二、判断题 11.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12.20℃时100g水可溶解30g NaCl,说明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0g( ) 13.澄清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是因为溶液变得不饱和( ) 14.已知某溶液的质量分数,欲求同温度时其溶质的溶解度,则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溶液是饱和状态( ) 15.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三、综合应用题 16.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1)电解水 按图 1 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 A 和 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该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名称是 。在通电条件下,每18 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