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91074

人教版体育五年级上册体育课中运动损伤处理的原则(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体育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192224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26张,课件,原则,处理,运动损伤
  • cover
(课件网) 健康教育 体育课中运动损伤处理的原则 教学任务 1.运动损伤概述 2.运动损伤的原因是什么 3.运动损伤的分类 4.如何预防和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 5.体育课中运动创伤的处理原则 6.课堂拓展训练 导入新课: 问题1、“你们以前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 有没有说过怎样预防运动损伤,你在运动过程中都受过哪些伤 ” 2、情境导入,给学生观看一些动中受伤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情。 导入新课: 新授:运动损伤概述: 是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什么: 1.训练水平不够 2.身体素质差 3.动作不正确 4.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5.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6.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教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 7.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 运动损伤的分类 按照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类 1、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 2、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运动损伤的分类 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1、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运动损伤的分类 2、慢性损伤:按病因分为两类: (1)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 (2)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走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病症特点: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如何预防和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 怎样预防呢 1.锻炼前应作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但能使基础体温升高、肌肉深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应激性提高和关节柔软性增强等,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2.锻炼后应注意整理活动。整理活动是指在锻炼后通过放松方法使体温、心率、呼吸、肌肉的应激反应恢复到锻炼前的正常水平。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放松,可以防止锻炼后出现的肌肉酸痛,这有助于解除精神压力。 3.自我保护。锻炼者除了认真作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外,也应了解和懂得初步处理锻炼后肌肉酸痛、关节不适的方法。同时锻炼中应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及早发现运动损伤的早期症状,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4.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体育器具、设备、场地等在锻炼前都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5.加强易伤部位训练。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1.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运动损伤呢? 2.大家遇到的运动损伤都有什么样的感觉啊 你们是怎么样处理的 学生讨论思考 肌肉猛烈的主动收缩,超过了它的负担能力,或突然被动拉长,超过了它的伸展性时,都可发生拉伤。其特点是伤部疼痛、肿胀、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触之发硬,皮下淤血严重,功能障碍。常见部位:大腿后侧,大腿内侧,上臂等。 肌肉拉伤 处理原则: 先冷处理,24小时后可按摩;严重损伤可局部加压包扎,固定伤肢, 处理方法: (1)及时进行冷敷和加压包扎 (2)受伤肌肉应置于放松位置; (3)24小时以后在受伤部位轻推拿、按摩,同时,可点压伤部周围的穴位 (4)肌肉完全断裂者,可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后,立即送医院。 踝关节扭伤 原因和症状:运动中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致伤。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不平坦的情况下,更易造成这类损伤。其症状是伤处疼痛、肿胀、韧带损伤处有明显压痛、皮下淤血。 处置方法:受伤后,应立即冷敷,用绷带固定包扎,并抬高伤肢。24小时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