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00705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作业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5099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圈,作业,设计
  • cover
初中生物作业设计 作品基本信息 【作业类型】 单元作业.课时作业及单元检测 【适用章节】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标要求】 本单元属于“第三大主题 生物与环境”。强调: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作业设置为“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及时反馈”三个板块。其目的是: 1.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导向育人是我们设置作业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我要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2.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课程问题,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作业;创新完成“开放式”的作业,结果正确与否“不那么重要”;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为本,同时显性学科典型特点;设置综合拓展性的作业,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成果,在老师及时批改的情况下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分层设置个性多元的作业,容量适当.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安能力完成;同时兼顾作业要做到“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素材真实”.“内容科学”等特点。在有一定难度的试题的后面标注“选做”或者“中考链接”的字样;在题量较大的章节要求学生选做一定“数量”的题目。这样,既符合“双减”要求,又能够满足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作业内容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说出生物特征。 自主探究 一、观察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 二、生物的特征 阅读课本P2-P7页,探究下列问题: 1.观察植物或动物,结合课本插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呼出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想一想,除了以上提到的特征,生物还有没有其它的共同特征? 2.下列各项分别表示了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这种现象属于_____ (2)一只母猫生下了3只小猫,这种现象属于_____ (3)“龙生龙,凤生凤。”这种现象属于_____ (4)一只花斑色的母猫生下了3只小猫,小猫的毛色分别是白色.黑色和花斑色,这种现象属于_____ (5)夜晚猫的瞳孔会放大,这种现象属于_____ 及时反馈(选做6—8题) 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能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