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概念的概述 练习 一、单选题 1.“红”与“白”这两个表示颜色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 ) A.属种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反对关系 2.“中国”和“山东省”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运用欧拉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3.从内涵和外延看,哲学“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二者( ) A.内涵、外延都相同 B.内涵相同,外延不同 C.内涵、外延都不同 D.内涵不同,外延相同 4.“中国位于亚洲。”这句话中的“中国”和“亚洲”两个概念的外延是( ) A.包含关系 B.全异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同关系 5.“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个对“儿童”下的定义( ) A.正确,是对儿童本质属性的反映 B.正确,遵守了必要的逻辑规则 C.错误,没有概括全部的外延 D.错误,违背了定义不应使用比喻的逻辑规则 6.假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如下图示表示。下列选项描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A“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和B“等边三角形” ②A“小说”和B“文学作品” ③A“化合物”和B“有机物” ④人“中学生”和B“团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和自愿捐赠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符合这一概念的是( ) ①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收入 ②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③某众筹平台为病人筹集的善款 ④某爱心慈善基金会为防疫捐款捐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根据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①全同关系,例:S:中国首都P:北京 ②属种关系,例:S: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P:南京师范大学 ③矛盾关系,例:S:正义战争P:非正义战争 ④反对关系,例:S:党员干部P:国家公务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如果下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均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合伙企业(S)+有限责任公司(P) ;哲学的基本派别(S)+唯心主义(P) ②社会保障(S)+社会福利(P) ;思维的基本形态(S)+形象思维(P) ③我国基本政治制度(S)+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 ;上层建筑(S)+分配制度(P) 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S)+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 ;他物权(S)+宅基地使用权(P)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从概念的外延来看,“马”与“白马”是( ) A.属种关系 B.种属关系 C.矛盾关系 D.反对关系 11.《红楼梦》是杰出的古典文学著作,因为《红楼梦》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这是一个直言三段论的省略式,它省去了_____,恢复后_____。( ) A.大前提正确 B.大前提不正确 C.小前提正确 D.结论不正确 12.某班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 A.S:担保物权P:质权 B.S:协议离婚P:裁判离婚 C.S:侵权责任P:违约责任 D.S: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P: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3.下列正确反映“中国”与“湖北”外延关系的是( ) A. B. C. D. E. 14.小王同学元旦时给好朋友小李发了一个红包。小李:你这是什么意思。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小李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王:小意思。小李:你这人真有意思。小王:其实也没别的意思。小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他们的对话体现的道理有( )。 ①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③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④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