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4242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3834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 cover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1.通过研读相关史料,了解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及盐铁专卖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北击匈奴的措施。(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研读相关史料,讨论汉武帝的形象,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形成国家认同。(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观看《汉武大帝》视频。 教师导入: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和影响?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探究新知 (一)“推恩令”的实施 1.展示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初期,西汉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强大,特别是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封国内的财产甚至比汉朝中央政府国库的财产还多,出行的队伍也极其壮观,几乎达到了皇帝出行的队伍编制。 材料二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摘自齐世荣《中国历史》 材料三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教师提问:汉武帝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汉武帝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正文和第58页第一段正文内容回答) 提示:社会现象:诸侯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解决措施: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 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2.展示图片: 教师讲解:通过“推恩”这种相对缓和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达到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起了侯国的忠诚。 从表面上看,各诸侯国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实际上各诸侯国实力被大大减弱了,无法再同中央抗衡,这样就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教师补充: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教师过渡:虽然推行“推恩令”与建立刺史制度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但是这时候汉武帝并不能为所欲为,因为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活跃,总是给皇帝出难题。为了利于统治,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第2段正文内容,说说西汉初年,在思想领域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展示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东汉]班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