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4317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54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 cover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北洋政府的统治等内容。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组建革命团体,传播革命思想,不断发起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不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甚至复辟帝制,倒行逆施,最终遭到举国反对,忧惧而亡。此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唯物史观 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知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时空观念 按时间顺序复述孙中山的早期活动;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利用大事年表总结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 搜集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史料,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查阅史料、观看相关纪录片,了解宋教仁遇刺真相 历史解释 思考孙中山被称为革命先行者与他一系列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全面认识历史问题;评价袁世凯,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家国情怀 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   1.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思考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与他一系列革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了解早期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著作和革命团体及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对比同盟会与兴中会的政治纲领,了解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步性。(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的内涵及作用。 一、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 二十年颠沛流离,忍辱负重,激扬三民五权,推翻千年帝制;四十载奔走呐喊,运筹帷幄,领导七省十义,开启万年共和。 这是对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有关的历史。 二、探究新知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0“人物扫描”,说说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 学生讨论后回答。 提示:改变:从“医人”到“医国”。原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国外求学生活的经历。 2.材料展示: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教师讲述: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