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4961

2024年开学热点时评——哈尔滨火出圈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48864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年,开学,热点,时评,哈尔滨,出圈
  • cover
(课件网) 热点时评 新年快乐 新年顶流 冰城出圈 今年冰雪季,黑龙江哈尔滨的冰雪旅游火爆全网。哈尔滨形式多样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冰雪世界”的独特魅力和东道主的暖心服务。 今年元旦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黑龙江多个城市也在挖掘冰天雪地、东北民俗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盘活冰雪“冷资源”。 旅游收入是传统旅游胜地海南全省的两倍多,“温暖的三亚败给寒冷的哈尔滨”成为热门话题。 【新闻事件】 1、尔滨 尔滨,网络流行语,是对哈尔滨的亲昵称呼。 社会评价: 哈尔滨拿出“掏家底儿”的态度迎接游客,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作“尔滨”。一声“尔滨”,可亲可爱,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拉高了冰城的“温度”。这把“火”,源于热情真诚的待客之道。真诚待客永远是最硬的招牌。哈尔滨“火”的不仅是美食美景,而是当地人表现出的善意、城市营造出的“家”的氛围。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客,还有什么比感受到“家里人”的关怀和体贴更让人心动的?这把“火”,源于一座城独具特色的乡土气息。留住“土味”,留住一座城市独特的气质与灵魂,不断提高“鲜味”,则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当鄂伦春族同胞带着驯鹿出现在哈尔滨街头与游客互动,东北“老铁”借助互联网发出热情邀约……网红城市“尔滨”来了。这把“火”,也映照出文旅市场加速复苏的好势头。其实,让哈尔滨出圈的这把“火”很简单———让游客行得顺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留得下来。 衍生热词 2、南方小土豆 “南方小土豆”,网络热词,特指来北方玩雪身穿浅色的羽绒服,头戴可爱帽子,再坐上行李箱脚都够不着地的南方宝宝。“南方小土豆”这个梗源于一段搞笑视频,视频中一个南方口音的男子手持一根小土豆兴奋地向大家介绍:这就是南方的小土豆,特别好吃。随后一些南方游客以“南方小土豆”自称,之后,东北人为了表达待客的热情,也用“南方小土豆”来称呼前来旅游的客人 。这个称呼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甚至升级为“马铃薯公主”、“小金豆”等等称呼。 相关争议: 2024年1月3日,“南方小土豆刻板印象”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在北京日报微博发起的投票“你怎么看南方小土豆这一称呼”中,53%的网友投给了选项一“可可爱爱”,14%的网友投给选项二“非常反感”,12%的网友投给选项三“不太好听”,21%的网友投给选项四“我无所谓”。 衍生热词 “南方小土豆”火出圈,本质上展现的是一种非常令人欣慰的画面。南北方的人们,在这个冬日里其乐融融地相处。若对一个词上纲上线,用恶意去揣测彼此,最后可能导致一场热热闹闹的旅游盛宴,滑向一地狼藉的窘境,这恐怕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南方小土豆”的说法引发一些争议,其实也反映了网络语言的某种困境———网络梗的热度是有限的。当一个词被频率过高、铺天盖地地使用之后,难免也会让一些人感到疲倦,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人们不必在南方北方之类的话题上制造紧张的氛围,将舆论导向一种地域对立。相信大多数到达北方的游客,听到的称呼大概率不是网络梗,而是“先生”“女士”“朋友”“兄弟”“大妹子”等等。称呼有很多种,但内里的热情是不变的,无论东西南北,人们都应该相信对方的善意与真诚。 (来源:新京报评论) 衍生热词 3、小砂糖橘 来自广西南宁3位老师,带着11名3—6岁的小朋友去哈尔滨游学,有网友在哈尔滨火车站拍到他们身穿橘红色羽绒服的可爱形象,孩子们也被网友爱称为“小砂糖橘殿下”。“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成为了热门话题。 4、迷你野生菌 是一个网络热词,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20名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