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6080

【新课标】3.2 青春有格(课件35张PPT+教案+2个视频)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0次 大小:1929665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青春,课件,35张,PPT+,教案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 3.2 青春有格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本框所属单元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本框所属课程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教材分析 《青春有格》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培养行已有耻、止于至善的意识 法治观念: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健全人格: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和 “止于至善” 难点 理解 “止于至善”的含义 学情依据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是非模糊、善恶不明、荣辱错位、价值虚无的问题。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在价值观整合过程中出现了价值混乱、无所适从的现实感受,部分跟着感觉走的青少年开始推崇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追求生命当下的快感,实用主义思想至上。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些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他人的行为,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关怀,帮助他们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的价值观念,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治观念,使自己的青春无悔。 教师准备 教师要在课前充分研读教材,把握核心观点和概念,对活动的设计意图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备课要细致,对教材中引述的古文要理解到位,能用通俗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 学生准备 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内容架构,思考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对教材中比较难懂的引文多读多思,可以询问老师,有条件的可以借助网络查询。 教学建议 首先,教师要观照第三课教学的整体节奏,从“青春飞扬”到“行己有耻”再到“止于至善”,围绕着青春如何度过,先扬、后抑、再扬,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青春,理性地对待青春,把握青春的度,在青春的探索中发现自己、证明自己。按照上述思路来规划本课的教学,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达成目标。其次,准确地解读“格”字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基础和起点。教学中可以承接“青春飞扬”结尾部分埋下的伏笔,从青春中那些出格的事引出对“格”的解读,解读时首先注意田字格本身的规范和引导作用,然后再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释义,进一步解读如何规范和引导青春,把握好青春。 在进行“行己有耻”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将“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教学暗线处理。“行己有耻”告诉学生青春要有所不为,要有规则意识和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因此,“行己有耻”同时告诉学生青春要自尊自爱。“行己有耻”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思想精髓,经过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实践,有着丰富的实证材料。在本目的教学中,“羞恶之心”“底线意识”“自控力”是三个关键的教学点,需要教师从古至今、从内到外、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把握青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这方面的故事、案例及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做适当补充,让学生在交流、自省中体会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做到青春有格,提升青春生命的内涵。 在进行“止于至善”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当下的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将学生的青春活力引向追求“至善”的正能量,引导学生追求青春的价值和意义,在青春时光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