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分子和原子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车胎在阳光下爆裂—分子体积变大 B.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闻到不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体温计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汞原子之间的间隔热胀冷缩 2.下列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 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C. 探究分子运动实验 D. 品红在水中扩散 3.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 B.铁 C.氮气 D.水 4.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 B.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C.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5.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墨书写的字能够保存很久———说明碳具有稳定性 D.铝制品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6.茉莉花香清新淡雅,香气持续醇厚,从分子角度来看,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不断运动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不 同 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 实验设计 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 A B C D A.A B.B C.C D.D 8.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正确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 B.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分子消失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温度升高,水银温度计的汞柱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9.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被动吸烟而造成身体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将锅盖顶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态,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0.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D.原子可构成分子,不可直接构成物质 二、判断题 11.品红分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容易分解( ) 12.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水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 13.“家的味道,就是一进门那熟悉的饭菜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14.分子和原子都很小,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 15.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 三、综合应用题 16.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解离”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 (2)过氧化氢的分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浓度、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酰胺类化合物、过氧化氢酶、其它物质。 ①为探究含氯化物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某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反应条件:6.0mL30%双氧水,0.1g氯化物,室温;实验时间:1.5h。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氯化物 NaCl MgCl2 CuCl2 放出氧气的体积/mL 2.0 4.0 420.0 双氧水的分解率% 0.30 0.60 63.18 由上表可知,双氧水保存时应绝对避免引入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②为了探究双氧水浓度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某小组利用手持技术进行实验: 反应条件:水浴温度为21℃,二氧化锰均为0.5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5mL。实验结果如下: 从温度测量数据看,可知双氧水分解时的能量变化是 (填“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综合分析图2、图3的数据,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