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34660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6026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五四,化学,初中,人教,二氧化碳
  • cover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S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2.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的一组气体是:①氮气;②氧气;③空气;④二氧化碳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由不同的分子构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CO2溶于水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CO和CO2都会导致动物死亡是因为它们具有毒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组成元素不同 4.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后固定加热 C.CO还原CuO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CO D.制备气体时,先向装置中加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如图,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一段时间后趁热伸入装有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看到变黑色的铜丝又变为红色,同时石灰水变浑浊.则集气瓶里的X气体是 A.H2 B.O2 C.CO2 D.CO 6.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厨房中用NaOH除油污 C.用沾有酒精的毛巾擦去书桌上的油渍 D.夏天车胎爆胎 7.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图乙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C.图丙实验塑料瓶变瘪是由于CO2能溶于水 D.图丁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可燃性 8.下列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碳酸钠 NaCO3 B.氢氧化钙 Ca(OH)2 C.银 Ag D.干冰 CO2 9.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碳单质化学性质不相似 B.二氧化碳可当作气体肥料 C.可以在家中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D.焦炭、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10.“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水循环”主要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氧循环”“碳循环”主要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B.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在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二、判断题 11.一氧化碳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 12.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 1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条件是高温。( ) 14.二氧化碳有毒,含量过高会致人死亡( ) 15.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 三、综合应用题 16.(1)C60的模型如图A所示,每个碳原子和相邻的 个碳原子以小棍结合.若要搭建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代表碳原子的小球 个;连接小球的小棍表示粒子之间的作用力,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小棍 根. (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 (3)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如图B,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②如图C,将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实验现象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有 (填序号) A 打开窗户跳出 B 成站立姿势跑出 C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D 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