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40290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2课时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6870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时,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2课时   丁肇中 01 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重点) 02 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重点) 课时目标 03 理解演讲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作用。(难点) 提炼观点 【一】 请大家找出文中(包括标题)能够表达演讲者观点的句子,不超过八句。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请大家使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些零散的句子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理清文章思路。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请大家将八句话中次要的句子删掉,只剩下一句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中心论点 梳理结构 【二】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1 2 3 请大家根据议论文结构提示,梳理文章论述结构,完成思维导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提出问题(引论) : 1: 3: : 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提出问题(引论)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1: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3: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 强调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2: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答案 文章开篇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淹没了其真正意义;接着以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总结全文。 整理论据 【三】 文中列举了很多事例,试找出两例,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①举王阳明“格”竹失败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中国传统教育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②举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从反面证明了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③举作者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经历,从反面证明了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答出两点即可) 深入探究 【四】 1.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答案 ①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②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③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2.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答案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也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