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文备课方案 7 一匹出色的马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短小而优美的散文,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写景与叙事交融,巧妙地将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满含亲情和关爱的家人郊游情景中。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1至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重在写景。碧绿碧绿的河水,随风摆动的柳叶,葱葱绿绿的田野,向我们展示了春天郊外异常美丽的景色。 第4至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重在叙事。通过截取生活片段,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叙述。返回途中,妹妹感觉疲惫,求妈妈抱,妈妈摇头拒绝;求爸爸抱,得到“一匹出色的马”。 写法特色:题目所设置的悬念在结尾得到解答:“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这是一位深爱孩子的父亲,对女儿的喜好了如指掌,充满童心且善于呵护童真;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彼此之间有求有应,这里的“应”,不是简单的照办,而是充满期待,给予鼓励,巧妙激发,散发着生活的芬芳。全文情感真实,生活气息浓郁,容易引起共鸣,引发想象,让人心生美好。 语言特色:第1自然段中两个连续的“牵”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画面,让我们的内心油然生出家人相互陪伴的温暖。一个“笑”字,溢着童趣,透出天真。在孩子眼中,柳叶在爸爸妈妈头发上拂来拂去多有意思!这既是快乐的一“笑”,更是会心的一“笑”,因为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童年是幸福的。 本课插图描绘了一家人郊游的情景。生机勃勃的春天,郊外绿草如茵,柳绿花红,妹妹骑着一匹出色的“马”,一脸欢乐地跑在前面,爸爸、妈妈和“我”牵着手,有说有笑地走在后面。整个画面充满了祥和与温馨,带给人们欢乐和喜悦。 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借助词句,体会妹妹的变化。如,妹妹一开始“求”妈妈抱她时一副淘气撒娇的样子,妈妈不抱她就转身“求”爸爸抱,爸爸却送给她“一匹出色的马”,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跳着回到了家,心情变化显而易见。同样的事情,以游戏的方式去完成就会变得好玩、有趣,原有的困难仿佛不复存在了,这也反映出妹妹的天真、可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体会妹妹的这种变化。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1)识字。可以根据生字的特点分类记忆,动作加联想识记“骑、跨”;语境加经验识记“波”和“纹”;编字谜识记“毯”;熟字比较识记“求、纹”。 (2)写字。“妹、波、纹、像”是左右结构,“景、恋、舍”是上下结构。“求”是独体字,“匹”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笔顺。 2.阅读理解 (1)朗读指导 教材第一次出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教学时,继续巩固原来学到的朗读方法,通过抓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抓人物对话体会心情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运用 课文第1~3自然段重在写景。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聚焦“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这句话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第4~7自然段重在叙事。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围绕问题“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及动作,读好对话,并结合生活体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3.积累表达 文章中的叠词运用得非常有特色。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碧绿碧绿”“葱葱绿绿”来感受叠词的韵律和表达效果,并注意在生活中积累。 4.类文迁移 在教学第二课时“拓展阅读”时,可链接类文《马》。引导学生区别类文中的“马”和课文中的“马”,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引申含义。通过链接类文,了解生活中马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了解马在艺术殿堂里的不可或缺的地位;知道马是大自然中的自由生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