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42769

6.1.1 吸入、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和呼吸系统素养提升练习(含解析)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日期:2025-11-2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4636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6.1.1,练习,下册,七年级,改版,北京
  • cover
第六章 生物的呼吸 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 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 对应新课标内容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通气的原理与过程 5.3.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P21】 5.3.2 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P21】 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5.3.3 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P21】 理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3.2 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P18】 了解单细胞生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和昆虫的气体交换方式 2.2.3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如线虫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蝗虫、蜜蜂)等【P12】 2.2.4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P12】 第一节 人的呼吸 第1课时 吸入、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和呼吸系统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人吸入、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 1.【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北京石景山一模)下列关于“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可以用于检测二氧化碳 B.甲瓶在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C.乙瓶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低于甲瓶 D.实验证明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 2.某同学为了比较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准备了3个相同的带盖的玻璃瓶,分别标号为甲、乙、丙。甲瓶不做处理;用玻璃管向乙瓶内连续吹气15次;将点燃的蜡烛放入丙瓶内,盖上盖,直到蜡烛熄灭。最后,分别向3个玻璃瓶内倒入20毫升澄清的石灰水。下列分析或推测错误的是 (  ) A.甲瓶内的石灰水仍保持澄清状态,乙瓶和丙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B.实验结果说明乙瓶和丙瓶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没有必要设置丙瓶 D.甲瓶起对照作用 3.(2023广西昭平期中改编)如下表为大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含量和某人呼出气体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各项描述正确的是 (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大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A.人体需要吸入氮气来维持生命 B.人的呼吸就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与吸入气体相比,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水分增多了 D.人体进行一次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在吸入时的含量高于呼出时的含量 知识点2 呼吸系统 4.(2022北京通州运河中学东校区月考)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气管由“C”形环状软骨支撑,保障气体通畅进出 B.经过呼吸道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C.呼吸系统由口、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D.吞咽时,由于会厌软骨的存在,可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5.【跨学科·模型制作类】(2023山东兰山期中)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模拟装置(如图)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作用。他们将碳粉放在塑料瓶口处,用吹风机向瓶口吹风,记录瓶底部纱布上碳粉的数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毛刷模拟的是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 B.浸湿毛刷的水模拟呼吸道中的黏液 C.若换成干燥毛刷,纱布上的碳粉量会增加 D.鼻腔中的黏液吸附了尘粒、细菌等物质形成了痰 6.【新独家原创】流感患者多出现发热、干咳、咽干咽痛、流鼻涕等症状,还可伴有咽部肿胀、充血等表现,做吞咽动作时咽痛症状可加重,少部分患者有咳痰表现。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流感患者出现干咳症状,可能是由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分泌的黏液减少导致的 B.痰是在喉部形成的 C.咽部出现肿胀、充血等症状时,会影响人的呼吸和吞咽 D.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及其吸附的灰尘、微生物等形成鼻涕 7.(2023北京中考)下列关于人体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