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岭南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一单元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千百年来,艺术家们通过无数优秀的作品表达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 让我们先看看中国的艺术家是怎样通过美术语言来表达人物情感的。 流民图(全景图) 《流民图》长28米,宽2米,从1942年至1943年画家蒋兆和历经一年创作完成。现藏中国北京美术馆。 流民图(局部欣赏) 画中的人物衣着破烂,到处流亡,所以叫《流民图》 流民图(局部) 画中的小孩因为饥饿,分别呈现出“抢”、“趴”、“吃”的形态,个个骨瘦如柴,多么令人难忘呀~ 小女孩紧盯着男孩手中的碗,流露出饥饿的眼神,而碗里的食物已所剩无几了。 老伯捏紧了干瘦的拳头,悲伤中带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右图) 母亲伤心地轻抚着饥饿的孩子,而孩子瘦弱的小手又说明了什么呢? 流民图(细节欣赏) 坚强的父亲引领着家人毅然前行。(左图) (表情凄楚、无奈) 流民图(细节欣赏) 这是一幅长卷式的悲凉历史画卷,把不同身份的难民安排在一个画面,或站或卧,或行或走,或啼或哭,或悲或愤……显示了画家运用中国画技法表现历史场景和人物情感的艺术魅力。 流民图(局部欣赏) 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蒋兆和学贯中西的代表作《流民图》,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揭示了大师至真至善的人性,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 流民图创作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 12月,日军攻下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造成了城内几乎无中国人的惊人局面。 侵华罪行: 解剖活人;把婴儿从母亲怀抱中夺来摔死;用刺刀剖开孕妇的肚子;还有把人活埋;堆上柴草点火把人活活烧死;或者用机枪扫射,一下子把整个村子1280多人杀死等等,日军犯下罪行简直罄竹难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画中塑造的100多个难民的形象和真人一般大小,他们的愤怒、疾病、饥饿、绝望被画家集中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以视觉冲击力。此画“堪称一幅里程碑式的宏篇巨制”。 这幅长26米,高2米的巨幅人物画《流民图》。它描写了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悲愤控诉。 辽宁省沈阳市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931年的9月18日晚十点 日本关东军经过明谋策划,自行炸毁济阳浏阳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路,却嫁祸给中国的军队,随即轰炸了沈阳北大营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从此,东北的大好河山惨遭践踏,东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国土失守、山河破碎,三千二百万百姓生灵涂炭, 450万人无家可归 。 1931年的9月18日,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永远铭记的日子。 1894年7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突然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由此爆发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2月,日军从水陆两路夹攻驻威海卫中国海军。 1895年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割地赔银的《马关条约》。1898年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 1900年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镇压义和团等反帝爱国运动。 1901年9月,清政府与日、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14年8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山东黄河以南地区划为对德“作战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开启了淞沪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