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51126

第6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课件(共78张PPT)-《国际贸易》同步教学(高教版 第四版)

日期:2025-04-28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4295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国际贸易,高教,教学,同步,PPT,6章
  • cover
(课件网) 第6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 6.1 产业内贸易概述 6.2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6.3 新张伯伦模型 6.4 兰卡斯特模型 6.5 双寡头垄断产业内贸易模型 6.6 相互倾销贸易理论 6.7 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模型 6.8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6.9 杨小凯对贸易理论发展的探索 6.10 异质企业贸易模型 6.11 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6.12 全球价值链的理论进展 6.1产业内贸易概述6.1.1产业内贸易的概念概念一: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概念二、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 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6.1产业内贸易概述6.1.2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产业内贸易可从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贸易和消费角度分类。分类一根据贸易是发生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还是发生在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不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分类二根据格鲁贝尔和劳埃德在其《产业内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中的研究,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大类。同质产品概念:(1)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2)生产区位不同(3)制造时间不同常见类型:(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4)因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完全同质的服务的国际贸易,如在金融全球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中的金融部门等经常同时“进口”与“出口”;(5)由于政府干预造成了国内价格扭曲,而作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便从事同时进口和出口的活动。差异产品概念:又称异质产品,指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别、规格型号差别、使用材料的差别、色彩及商标牌号的差别、包装装潢的差别、广告、售前、售后服务的差别、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方面。分类:(1)垂直差异产品: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2)水平差异产品: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的产品。6.1产业内贸易概述分类三根据贸易中不同的市场途径,产业内贸易可分为通过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和通过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1)通过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指在没有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条件下,通过外部市场在各个独立的企业间进行的产业内贸易,是通常意义上的产业内贸易。a、 一种是南北贸易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这反映了生产要素构成相异的产品间所进行的产业内贸易,往往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是生产和出口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类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大约为30%-40%。b、另一种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反映得使生产要素禀赋程度相似,生产结构也相应比较接近的产品渐进性的产业内贸易。该类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大约为60%—70%。分类三(2)通过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指由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开展,形成了公司内产业内贸易所导致的。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使得其在系列产品和异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更具有垄断优势。跨国公司使外部市场内部化,就使得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少,更容易实现库存控制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通过产业内贸易更有利于实现垂直一体化的规模经济。由于接受跨国公司投资的东道国在生产和成本方面对跨国公司吸引中的区位优势,使得跨国公司能更好地利用世界各个区位在生产要素方面的特定优势,按其全球经营战略安排最佳生产点,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