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59982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34416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PPT,18张,课件,朝天子·咏喇叭,诵读
  • cover
(课件网) 千古回首杏雨西湖边 纸伞朦胧间洒下阴影一片 眉眼低垂微敛 风声掠过指尖 素衣映湖中月 水光潋滟 把盏笑谈世间 酒色清浅 琴音何处寄 流星泯灭光阴 琉璃月下冰冷的空气 檐下花灯熟悉记忆 风动烛火似已熄 怀念忘川夜空中流萤 课外古诗词诵读 九下第六单元 部编版 朝天子·咏喇叭 王 磐 肆 王磐(约1470—1530) 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诗 人 生 平 明朝中叶是历史上宦官祸国殃民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其时,由于皇帝有意的扶植和利用,宦官把持朝政,手握内外臣僚的生杀大权。于是就有一批趋附的官吏与之勾结,形成阉党。在统治阶级内部,排除异己,屡兴大狱;对劳动人民则公然掠夺其土地并日益加重剥削和奴役,数以万计的人家被逼得家破人亡,社会矛盾一天天激化。 写作背景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在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写作背景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suǒ nà 曲牌名 题目 pán 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喇叭和唢呐,吹出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喇叭来抬高声望和社会地位。军民听了喇叭、唢呐都又愁又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喇叭、唢呐吹得这家倾家荡产,那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干了,鹅飞了,民穷财尽啊!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自主学习,圈点勾画关键字、词、句,品味诗歌语言。 1.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吹 吹之声: 吹之功用: 吹之恶果: 曲儿小腔儿大 全仗你抬声价 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鹅飞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曲儿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儿大”比喻宦官仗势欺人。一小一大,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乱如麻”运用比喻,表面写官船之多,来往之频繁,实际从侧面表现官场的混乱和黑暗,表达了人民的憎恨之情。 “抬”是抬高的意思,与“喇叭,唢呐”的特点相对应,呼应“曲小腔大”,暗含对比,讽刺了宦官装腔作势、狐假虎威的真面目。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运用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军民对喇叭、唢呐又愁又怕的感受,侧面反映宦官对人民剥削压迫之深重。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运用夸张、比喻,写出了官船喇叭声声不绝的画面,形象地刻画了宦官仗势欺人、横冲直撞的丑态,揭露了他们欺诈百姓、鱼肉百姓的罪行,传达了人民对宦官的痛恨,流露出作者沉痛愤激的思想感情。 思考: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整首曲子表面只是写喇叭唢呐,没有正面提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