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86717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 (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140770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4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学习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新诗、郭沫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点,领会本诗营造的意境。 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探究抒情主体“我”的形象。 体会作者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看觉醒年代,回顾五四运动 作者简介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炉中煤》等诗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 作者简介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他相信诗的灵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写作背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到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雄奇壮伟、流动奔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的画面。诗人写下的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朗读诗歌 二、整体感知 1.“地球边上”在哪儿 2.谁在放号? 二、整体感知 反复阅读,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 诗人笔下的太平洋和洪涛,有什么特点?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具有破坏性和创造性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画面组接起来,于是,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人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三、研读分析 1.本诗开篇写了自然景色,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 白云: 无数 怒涌 北冰洋: 壮丽 晴景 太平洋: 无限 推到地球 洪涛: 滚滚 美丽壮阔,充满力量 四、研读分析 3.小组讨论: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