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93491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57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983867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3课,出师表,课件,57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出师表》 诸葛亮 说到诸葛亮…… 巧借东风的军师 教导孩子的父亲 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 出师表 名闻天下的卧龙先生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即本文)《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者简介 公元181年: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9岁:与友人徐庶师从司马徽。 27岁:在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后, 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28岁: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郃。 54岁:诸葛亮再次北伐中病故百丈原。 作者简介 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具体提到了他的哪些事件吗?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东川、西川 摆八卦阵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三顾茅庐 东和东吴 北拒曹魏 赤壁之战 作者简介 表,是我国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汉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由此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常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出师表:就是在军队出征之前,写给君主表明请求和愿望的奏章。 文体简介 背景简介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pī)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欣赏课文诵读: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