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认知) 根据相关材料,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特点。(综合思维) 学会区分人口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地协调观) 课 程 标 准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南锣鼓巷的承载力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近年来,南锣鼓 巷游客数量迅速增长。2015年国庆假期日均客流量达到10万 人次。从景区保护的角度看,宽8米、长787米的南锣鼓巷, 接待游客的容量相当有限。 南锣鼓巷街区为消除节假日人流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 设立了人流监测系统。该系统共设置了17处电子眼,覆盖南 锣鼓巷主街和东西各8条胡同,分为绿、蓝、黄、橙和红5个等级。绿色表明人流处于畅通状态、红色表明人流瞬间通过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5人,为紧急报警状态,必须采取限流措施。 思考 1. 按照人流监测系统,南锣鼓巷容纳多少人时,开始出现紧急报警状态? 2. 一个区域容纳人口数量是否也存在报警指标?我们怎么进行衡量计算? 01 资源环境承载力 延时符 1.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它强调生存。 2.分类: 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规模 饥荒疾病污染资源枯竭 时间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控制 人口数量 假设情景a 合理控制时 人口数量 人口激增 人口暴跌 时间 假设情景b 不加控制时 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前,可以努力控制人口,最终人口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稳定。 人口增长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终由于饥荒、疾病、污染和资源枯竭,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 应控制人口增长 资源环境承载力 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那么某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就是一块木板 如果把资源环境承载力看成是一个木桶 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 “ ”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 1.我国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存在着“短板”因素主要是什么?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 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资源数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何影响? 水资源短缺 资源数量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会 科技发展水平 资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思考 区域承载力的大小受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区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 经济水平 其他因素 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 改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力。 材料一: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般维持在7 000万以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