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97195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93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 cover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使至塞上》,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和课堂互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边疆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培养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包括“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 2. 作者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风格。 3. 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等。 三、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到边疆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观念。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授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意象和象征意义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同一主题或艺术手法的不同诗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多样性和共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边疆壮丽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边疆壮丽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景象所代表的意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1. 教师介绍王维的生平,包括他的生卒年、字号、籍贯和科举经历等,以及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师介绍《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包括唐代的边疆政策、民族关系和王维奉命出使的经过等。通过这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三、朗读诗歌,感受韵律 1. 教师范读诗歌《使至塞上》,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教师要注意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和音韵美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重音和停顿。 2. 学生自读诗歌,教师指导他们注意语气、语调和语速,让他们充分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3. 请学生朗读诗歌,并给予点评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四、分析诗歌,理解意象 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包括意象、象征意义和艺术手法等。教师要注意讲解清晰,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 重点讲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等句子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帮助他们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 你认为《使至塞上》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 你认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 你认为这首诗在唐诗中的地位如何?请结合唐诗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2.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让他们在讨论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艺术手法和历史地位等。 六、总结诗歌,背诵默写 1. 教师总结诗歌《使至塞上》的意境、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使至塞上》,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指导,帮助他们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