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01573

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9课探索地球(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8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青岛
  • cover
9.《探索地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探索地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的第一课时。“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了解了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以旧知引新知,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地球是球形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通过任务卡(搜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相关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学生在课前通过搜集资料知道地球是一个球状的天体,但对该结论的论证过程和各学说的发展历史等不太了解。因此,本课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史,又引导学生模拟帆船远航回归的场景,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二: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通过图片和资料卡提示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运用现代技术对地球进行较为准确地测量,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信息。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化本课的探究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日常观察,列举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更多实例。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知识方面对地球也有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人们对地球的探索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了解人们从古到今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球的形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历史上人类在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中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养成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 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材料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教师准备: 地球仪、帆船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关于地球你都了解些什么?现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球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板书课题),研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 二、探究活动 1.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球形状的相关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并填写到记录卡上。 (2)小组汇报,展示古人对地球形状探索的相关资料。 (3) 教师用课件出示历史上有关键作用的四个代表性事件,共同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过程。 (4)师生共同概括、总结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天圆地方”;古印度人的盾形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观测推测出地球是圆的;古人坐在海边的高山上远望归航的船只时,发现总是先看到船桅,再看到船身;远去的船只则总是先不见船身,再是桅杆渐渐隐没于水平面下,推测地球是圆的;麦哲伦航行证实地球是圆的。) 2.模拟帆船远航归港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以帆船远航和帆船归港为切入点开展模拟实验,了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的漫长历程。 (2)出示温馨提示: ①分别在地球仪表面和桌面上模拟海面实验。 ②驾驶帆船“进港”的同学要控制好船速,不要太快。 ③观察者在帆船的对面观察,眼睛要平视,把你最初看到的、接着看到的、 最后看到的帆船样子画在记录单上。 (3)通过模拟实验,得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