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01792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2课时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9093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课时,课件,28张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下册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2课时  ◎重点:通过对比阅读,运用说明文的知识梳理两篇文章的异同,学习科学家的创新思维。 上一节课,我们针对两篇短文阐述的事理以及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做了分析,理清了文章的说明顺序。那么,今天我们对两篇短文进行比较阅读,共同探究它们的异同点。 1.下列对两篇短文的说法不恰当一项是 ( ) A.《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的作者都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基地》《新疆域》是其代表作。 B.《恐龙无处不有》告诉我们,在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B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让我们明白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D.《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都谈到“恐龙灭绝”,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 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 2.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3.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不是火山喷发。 对比阅读中发现创造性思维。 1.这两篇短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请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1)两文相同之处 ·学习小助手· 可以从文体、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 ·导学参考· 可以分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小组之间交流分享,最后列举出所有的相同之处,师生共同评议。 ①文体相同:这两篇文章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像这样的文章叫科普说明文。 ②内容相关: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 ③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将其解释清楚。 ④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例如举例子、作比较,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⑤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⑥都体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特征。 《恐龙无处不有》:恐龙———板块理论,生物学———地质学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恐龙,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 (2)两文不同之处 ·学习小助手· 可以从说明目的、说明材料、说明角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导学参考· 可以分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小组之间交流分享,最后列举出所有的不同之处,师生共同评议。 ①说明的主要目的不同。《恐龙无处不有》主要目的是用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被压扁的沙子》主要是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②运用的材料不同。《恐龙无处不有》运用的材料是“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被压扁的沙子》运用的材料是被压扁的沙子。 ③说明的角度不同。《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概括说明文的内容 一般的方法等同于记叙文,但说明文也有结合文体特征的概括技巧。 (1)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段意,相同意思的语段可以合并。应该注意每段的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