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人的健康 能力提升 1、“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的直接死因多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脑血管病 2、了解必要的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毒蛇咬伤后,在伤口的远心端5~10厘米处,用绳子或止血带结扎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 C、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 D、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 3、某学校给学生进行体检时,发现了四名学生分别患有色盲、甲型肝炎、先天性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学习、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是(▲) A、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 B、肺结核、甲型肝炎 C、色盲、甲型肝炎 D、色盲、先天性心脏病 4、将微量蝮蛇蛇毒注射到马体内(蝮蛇蛇毒是一种蛋白质),过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注射量,数周后抽出马血,除去其中的血细胞和部分无用的蛋白质,即可得到抗蝮蛇蛇毒的血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先注射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体,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原 B、被蝮蛇咬伤后,可用此免疫血清进行治疗 C、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员,应注射此血清进行预防 D、这种血清可以对所有毒蛇产生免疫作用 5、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6、下列有关传染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途径传播 B、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因此不能与病人交谈、握手、一起吃饭 C、性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 D、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7、人体内发生下列变化中不会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A、移植入异体肾脏 B、肿瘤细胞出现 C、红细胞死亡 D、血糖浓度升高 8、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 ,它是不具有 ▲ 结构的生物体。 (2)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 ▲ 。 (3)下图中除“ ▲ ”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 9、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主要随按蚊叮咬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发病。近来,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可以感染按蚊,从而导致蚊子唾液中的疟原虫含量大幅减少。而且感染某种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雌性蚊子交配后所产生的卵大概率不能孵化,而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所产生的后代都会感染沃尔巴克氏菌。 (1)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疟疾属于 ▲ 传染病。 (2)疟原虫与沃尔巴克氏菌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 。 (3)下列示意图中能准确表示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产生后代的选项是 ▲ 。 (4)与使用化学杀虫剂灭杀蚊子相比较,用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子控制疟疾流行的优势在于 ▲ 。(写出一点即可) 10、据估计,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人体中“潜伏”有肺结核分枝杆菌,这些人可能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经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