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20882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33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4课,乡愁
  • cover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赏析、理解、创新、表达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品析、合作、交流、仿写、情感体悟等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创设浓浓的乡愁氛围,利于学生对主旨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2.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揣摩诗歌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现代诗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课后对诗歌的有关常识进行预习,并查找与诗歌有关的写作背景资料,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朗读、赏析、拓展阅读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乡愁》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读几遍基本都能理解诗歌内容,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通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4.学习目标: ①深情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②涵泳品析,体悟诗歌的内涵美。 ③诗意仿写,感悟诗歌的结构美。 5.学习重、难点: ①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②对诗中四种意象的体会和把握。 ③创意仿写,感悟诗歌的结构美。 6.教学方法: 朗读法、涵泳品析法、资料助读法、拓展延伸法 教具准备: 希沃白板云课件、配乐朗读及歌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经典咏流传《乡愁》歌曲,用音乐浸润心灵,创设学习的氛围。 2.课堂活动。采用分组竞争的课堂活动形式,找出表现“乡愁”的诗词,积累运用的同时,拉近师生的距离,顺势以乡愁诗词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乡愁歌曲聆听,乡愁诗词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二、交流诗歌学法,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学有目标,有的放矢。 三、初读诗歌,披情入文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①播放示范朗读 ②点拨交流朗读的语气、语调及节奏划分。 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师生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2.初读诗歌,品析探究 : ①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意象来表达这种愁绪的? ②为什么作者要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为意象寄托这些愁绪?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情感一样吗?为什么? ( 链接写作背景,呈现文字图片,知人论世,把握情感主旨。)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当时年仅21岁,1992年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已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他说:“我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设计意图]以一个“愁”字一线串珠,探究诗歌中的离愁、别愁、哀愁、忧愁,图片展示、动画演示,分析探究文章情感主旨,突破难点。 四、涵泳赏读,美点寻踪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用自己的心灵探测器,细细品读诗歌美在何处?(温馨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意象意境、思想感情等角度进行赏析) 如,余光中的诗美,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 余光中的诗美,美在合理有序的时间 引导生从以下角度赏析: 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好在它们都代表着分离,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层层推进了诗情的抒发。 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 这几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