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21883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 学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0次 大小:366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答案,下册,七年级,语文,学年部
  • cover
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 ◎重点:朗读并背诵全文,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知识链接   周敦颐是我国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受到很多人的追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著名的理学家。约公元1065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堂(后称“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为“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预习导学】 1.积累重点字词。 【字音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清涟(  )(  ) 净植(  ) 亵玩(  ) 隐逸(  ) 鲜有闻(  ) 洗涤 (  ) 【词义篇】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③濯清涟而不妖 妖:   ④不可亵玩 亵: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①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②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不蔓不枝(  ) ②香远益清(  ) (5)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①远 ②之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概括基本形象。   本文描写的莲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 1.【字音篇】 (1)yū zhuó lián zhí xiè yì xiǎn dí 【词义篇】 (2)①多。 ②洗。 ③艳丽。 ④亲近而不庄重。 (3)①竖立。 种植。 ②应当。 合适,应当。 (4)①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5)①远播 远处 ②助词,的 助词,无实义 (6)①“者也”表判断,判断句。 ②“出”“濯”后省略了介词“于”,省略句。 2.文章描写的莲花是一个高洁、质朴、正直、芳香、清高的形象。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感知·内容 【理思路】根据提示,把文章的写作思路补写完整。 首先,作者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说花的可爱;然后,分说东晋陶渊明    ,自李唐来,    ,予    ,以及其原因;最后,揭示菊、牡丹、莲花的象征意义,以花喻人。 【答案】 独爱菊 世人甚爱牡丹 独爱莲 任务驱动二品味·感情 【品情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莲花的情感态度。 【答案】 示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独爱”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热爱与赞美。 任务驱动三分析·形象   【赏品格】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写莲的角度及赋予它的品格。 【答案】 描写角度 课文原句 赋予的品格 生长环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清高、庄重 任务驱动四领悟·写法   【学写法】作者把“菊”“牡丹”“莲”分别象征哪三种人 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除此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核心写作   本文不仅从正面对莲花进行描写,还用“菊”和“牡丹”作为陪衬,有力地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请你也运用衬托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所见所思所感。 【答案】 示例:作者把菊花象征为隐士,把牡丹象征为富贵的人,把莲花象征为君子。 托物言志。作者借赞美莲花来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除此之外,文中还运用了衬托手法。作者以“菊”和“牡丹”为衬托,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