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 课题 《儿行千里母担忧》 单元 2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被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前来搭救的故事。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既表现了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念,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学习 目标 1、能够积极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愿望。 2、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心授等教学手段,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进一步掌握通过口传心授来学习京剧唱腔的方法。 3、能够跟随伴奏录音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认识京剧的场面,能够听辨其主要伴奏乐器音色。学习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 核心 素养 描述 审美感知:通过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学习,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艺术表现:参与并体验“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心授等”,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创意实践:能够有韵味地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并通过学唱了解京剧的唱腔、板式、咬字。 文化理解:能够积极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愿望。 重点 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难点 根据《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段唱腔的需要,唱会板眼速度、尖团字、上口字的发音、老生唱腔的基本韵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高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中的角色叫行当。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学生看图片说一说,他们分属于哪个行当。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作品介绍:《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前来搭救的故事。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 秦琼,字叔宝。唐初著名大将,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选段欣赏:教师播放选段视频并讲解———这个唱段既表现了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念,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复听选段:教师播放作品的音频并讲解———该选段是1/4节拍的,这个唱段采用的是西皮流水,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 西皮流水: 1/4节拍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其余唱句过板开场。 西皮流水的抒情性强,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 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学唱前半段: 老师范唱前半段,师生共同唱出段中的“上口音”和尖字;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 将--身来来至大街--口。 发声练习:教师出示发声练习图示,边伴奏,边指导学生做发声练习。 前半段完整学唱:老师打板,指导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前半段,要求学生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 学唱后半段:教师播放后半段音频并出示带注意的歌词和学生一起读一读。 分析唱词:三个“舍不得”和一个“实难舍”道出了秦琼对邻里、朋友、亲人的思念之情,它们的力度是渐强,在唱到“舍不得老娘(呃)白了头”时,情感上除了思念之外内心更加深沉,声音更加低沉,以表现儿子思念母亲、希望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的深厚情感。 9、老师分句教唱后半段,提示学生“字”的正确发音和京剧的韵味。 字正腔圆是不变的真理,在此基础上要唱准板眼、注意行腔的力度与速度变化。 10、教师播放伴奏音频,和学生一起完整演唱全曲。 学生听老师对作品进行介绍,了解选段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