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28018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期中+期末达标检测卷(2份打包含解析)

日期:2025-04-0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7884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达标,解析,包含,2份,检测,期末
    期末达标检测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同学在水杯中倒入一半开水后,将杯盖盖上后杯内空气(视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温度约为97 ℃,一段时间后,该同学想喝水时,发现杯盖很难被打开,若此时杯中空气的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度均为17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盖很难被打开的原因是降温后杯内空气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 B.17 ℃时杯内空气的体积比97 ℃时的大 C.17 ℃时杯内空气的密度比97 ℃时的大 D.17 ℃时杯内空气对杯壁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比97 ℃时的少 【答案】D 【解析】杯内空气温度降低,由=,可知杯内压强减小,杯内空气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A错误;17 ℃时与97 ℃时相比,杯内空气的体积不变,质量不变,所以密度不变,B、C错误;17 ℃时与97 ℃时相比,杯内空气压强减小,对杯壁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减少,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种固体在光学上具有各向异性,则该固体可能为多晶体 B.液体表面张力的成因是表面层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若液体P滴在固体Q上很难擦去,则说明液体P浸润固体Q D.只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才能发生毛细现象 【答案】C 【解析】若某种固体在光学上具有各向异性,则该固体应为单晶体,A错误.液体表面张力的成因是表面层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力,B错误.若液体P滴在固体Q上很难擦去,根据浸润的定义,说明液体P浸润固体Q,C正确.不论液体是否浸润细管壁都能产生毛细现象,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上升,高于管外液面;毛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下降,低于管外液面,D错误. 3.航天员出舱前飞船要先“减压”,在航天员从太空返回进入航天器后要“升压”.因此将飞船此设施专门做成了一个舱,叫“气闸舱”,其原理如图所示,相通的舱A、B之间装有阀门K,指令舱A中充满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闸舱B内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A中的气体进入B中,最终达到平衡,则舱内气体(  ) A.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 B.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势能增大 C.体积变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的舱壁碰撞的次数将减少 【答案】D 【解析】打开阀门K后,A中的气体进入B中,由于B中为真空,所以气体不对外做功,A错误;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忽略不计,所以气体分子间没有分子势能,又因为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气体的温度不变,所以气体内能不变,B、C错误;气体体积变大,温度不变,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的舱壁碰撞的次数将减少,D正确. 4.某地某天的气温变化趋势如图甲所示,细颗粒物(PM2.5等)的污染程度为中度,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在11:00和14:00的空气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乙所示,横坐标v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表示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颗粒物在大气中的移动是由于细颗粒物分子的热运动 B.图乙中实线表示11:00时的空气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C.细颗粒物的无规则运动11:00时比14:00时更剧烈 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细颗粒物的平均撞击次数14:00时比12:00时多 【答案】D 【解析】细颗粒物在大气中的移动是由于空气分子的热运动与气流的作用,A错误;由图乙可知实线对应的速率大的分子占的比例越大,对应的气体分子温度较高,所以图乙中实线表示14:00时的空气分子速率分布曲线,B错误;温度越高,细颗粒物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细颗粒物的无规则运动14:00时比11:00时更剧烈,C错误;14:00时的气温高于12:00时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