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28739

18《文言文二则》知识点总结+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592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言文二则,知识点,总结,练习,答案
  • cover
18、《文言文二则》 【导入】 【课文梳理】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②[恭勤]肃敬勤勉。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 _____ ① 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春米或捣衣的铁棒。 ②[是]这。 ③[方]正在。 ④[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⑤[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教材分析: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オ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两则都是文言文成语故事,都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我会写: 囊:行囊 药囊 气囊 囊括 皮囊 萤:萤火 流萤 囊萤 萤烛 恭:恭敬 恭维 恭顺 谦恭 勤:勤苦 勤劳 勤奋 辛勤 博:博学 博大 博文 广博 贫:贫困 贫穷 贫病交加 焉:焉知 焉能 心不在焉 不复出焉 逢:相逢 遭逢 逢年过节 卒:士卒 卒业 兵卒 部卒 形近字: 荧(荧光) 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 萤(萤火虫) 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 课文解析: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字词解释: 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课文翻译: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晋朝人车胤谦逊有礼勤奋学习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家贫不常得油,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课文主题: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字词解释 : 【铁杵成针】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课文翻译: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课文主题: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