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多选题 1.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④中浓氨水变红 B.③中酚酞溶液比②中先变红 C.①中无明显现象,④中迅速变红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为了区别O2与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闻气味 D.分别通入水中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药品 B. 干燥氧气 C. 闻气体的气味 D. 测定溶液的pH 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若某雨水的,则该雨水一定是酸雨 B.温度升高氧分子间隔增大,则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子间隔也一定增大 C.过滤虽然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但过滤后的水不一定是纯净水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B.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发现酚酞变红,说明氢氧化钙有剩余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D.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二、选择题 6.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用多种消毒剂。氯气用于生产含氯消毒剂,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甲、乙质量比为71:18 D.丙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a>Mg>Al B.利用金属的年代: C.溶液的pH: D.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8.能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A.石蕊溶液 B.BaCl2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生石灰 9.小明同学利用生活废弃材料组装了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已知a、d是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b、c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夹持装置已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制取二氧化碳时,饮料瓶应装大理石,注射器用于添加浓盐酸 B.实验过程中,棉花变色情况是a、d变红,且a的变色速度比d快 C.利用装置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与水发生反应 D.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可以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0.如图是某有机酸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比为1:2:1 C.该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该物质水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1.下列关于C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CO2使正常雨水的pH<7 B.久置Na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变质 C.将CO2通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 12.图1是教材中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装置图,图2是化学兴趣小组改进的实验装置图。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装置几分钟后,a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优点是更环保 C.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下方的棉花团会先变色 D.用图2的装置可以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 13.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一定”和“不一定”,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阴离子一定带有负电荷 B.具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在水溶液中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物质一定是碱 D.合金的成分中不一定只有金属 14.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显酸性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