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32836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3305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3课,土地改革,教案
  • cover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三课 土地改革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第3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前两课紧密相连,共同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单元主题。土地改革的完成不仅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在初二历史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其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其二是土地改革的意义。子目之间紧密关联。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以往的历史学习中涉及过不同时期的土地改革,具备一定的历史认知和学习能力。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史论结合、历史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和土地改革前后的图片、数据等史料,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内容,理解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方面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学习土地改革,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以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唯物史观) 3.了解土地改革对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及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难点:通过学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过程、意义等基本史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 2.学习方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出示不同时期的历史图片)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看这六幅图片,结合所学想一想:中国历史上为解决土地问题都有哪些尝试? 【学生行为】回顾旧知,回答不同时期土地改革的尝试。 【教师导入】同学们说的很好!明末清初,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打出“均田免赋”的旗号;清末,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主张“有田同耕”;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平均地权”。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并且在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农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拥有自己的土地!土地改革对于中国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你想知道土地改革的情况吗?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土地改革》。 新课讲授 第一篇 追根溯苦源———土地改革的背景 知识点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同学们,请完成【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以下两段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下答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