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34353

1 邓稼先 课件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732785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邓稼先,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拼音检测 xiǎn xūn cuì diàn lù rú yín xiòng yíng àn xūn lǐn tǐng gē yān lè yān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奠基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鲜:很少;为:被。 很少被人知道,知道的人很少。 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①打下建筑物的地基。 ②比喻某一事物的产生或确立。 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人所共知。 比喻言辞犀利,敢作敢为。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燕然勒功 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很广。 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词语过关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知识简介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大师。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84年,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证书。2015年,93岁高龄的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选择重新转为中国国籍。2017年2月,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者名片 他们的关系? 他们是同乡、同学, 是情同手足的挚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二十八载……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同志逝世七周年纪念日。在这天,杨振宁教授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亡友的纪念。杨先生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作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背景资料 人物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称为“他传”;亦有自述生平者,叫做“自传”。 传记具有真实性、文学性。 文体知识 浏览课文,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独特之处?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二、“两弹”元勋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四、民族感情?友情? 五、“我不能走” 六、永恒的骄傲 历史背景 荣誉称号 两个人的名字 两种情感 一句话 评价 整体感知 采用了六个小标题。 对比 引用 疑问 ①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②突出重点; 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点拨 小标题的作用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二、“两弹”元勋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四、民族感情?友情? 五、“我不能走” 六、永恒的骄傲 速读课文,概括六大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一、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推出邓稼先。 二、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在同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四、写作者为中国独立自主研制出原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