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41679

15.1《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5次 大小:4710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5.1,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答案,高中,语文
  • cover
第八单元 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15课 (1)谏太宗十思疏 1.作者知识 敢于“犯颜直谏”的一代良臣———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政治家。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参加李密的反隋义军。李密失败后,他归降于唐朝。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被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自其手,还著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贞观十七年(643)去世,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魏征先后上书二百余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魏征亦泽被后世,后世一些诤臣都以他为楷模。 2.背景知识 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以“从谏如流”著称。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日渐骄奢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针对这些情况,魏征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的五个月中,接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简称《十思疏》。唐太宗看后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3.文体知识———奏议 奏议是古代臣子进呈君主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策等。 “疏”的本义是“逐条陈述”,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在形式上,它可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烦冗的引证;内容言之有物,切中时弊。 “奏”为秦代臣子上书的统称名,汉代成为文种名称之一。其程式为:首称“臣昧死言”,末云“稽首以闻”。“奏”至明代被称为奏本,其用途亦有变化。 “议”是百官会议疑难问题所形成的文书。汉代个别臣子有不同意见而向君主单独上书,称为驳议。驳议的程式为:首称“某官某臣以为如是,云云”,末书“臣某愚戆死罪”。自此以后,“议”作为文体的一种沿用到隋代。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对政治的请求和愿望。表的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彩。 “对策”指古代考试时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学生回答的文章叫作对策。 4.读准字音 (1)塞源(sè)      (2)载舟(zài) (3)殷忧(yīn) (4)懈怠(xiè dài) (5)浚其泉源(jùn) (6)黜恶(chù) (7)谗邪(chán) (8)戒奢以俭(shē) (9)谬赏(miù) (10)壅蔽(yōng) (11)垂拱(gǒng) 课时1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文本内容。 活动一 诵读理解,疏通文意 1.诵读文本,解释重点字词,并概括段意。 文本内容 重点字词 (第1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①长:_____  ②固:_____ ③根本:_____ ④流:_____ ⑤浚:_____ ⑥德义:_____ ⑦理:_____ ⑧下愚:_____ ⑨明哲:_____ ⑩当:_____ 神器:_____ 崇:_____ 极天:_____ 休:_____ 胜:_____ 请概括段意: (第2段)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