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1 二次函数 1.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4.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 问题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答:如果变量y随着x而变化,并且对于x取的每一个值,y总有唯一的一个值与它对应,那么称y是x的函数. 思考 : 一个边长为x的正方体的表面积y为多少?y是x的函数吗?是我们学过的函数吗? y=6x2,对于x的每一值,y都有唯一的一个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这个函数不是我们学过的函数. 问题2:我们学过哪些函数? 答:一次函数 y=kx+b (k≠0);反比例函数 这种函数叫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学校准备在校园里利用围墙的一段和篱笆墙围成一个矩形植物园,已知篱笆墙的总长度为 100 m,设与围墙相邻的每一篱笆墙的长度都为 x(m),求矩形植物园的面积 S(m2)与 x 之间函数关系式. 即 思考 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S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即S是x的函数. x m x m ( 100-2x )m ① 2.某型号的电脑两年前的销售为 6000 元,现降价销售,若每年的平均降价率为 x,求现在售价y (元)与平均降价率 x 之间的函数关系. 即 观察上面所列的函数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② ① ② 观察左边的函数表达式①②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 定义:如果函数的表达式是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函数称为二次函数,它的一般形式是y=ax2+bx+c ( a, b, c 是常数, a ≠ 0 ). 其中 x 是自变量, a, b, c 分别是函数表达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特别解读 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 (1)只含二次项,即:y=ax2(b=0,c=0); (2)不含一次项,即:y=ax2+c(b=0,c≠0); (3)不含常数项,即:y=ax2+bx(b ≠ 0,c=0). 2. 确定二次函数的“三要素” (1)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必须是整式; (2)化简后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 2; (3)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 . “三要素”要牢记,这是确定二次函数的关键 . 1、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 (2) (3) (4) (5) √ √ 判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思路: 1.将函数化为一般形式.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 2 次. 3.若二次项系数中有字母, 二次项系数不能为 0. 【例1】 (1)m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2)m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二次函数? 解: (1)由题可知 解得 (2)由题可知 解得 m=3. 第(2)问易忽略二次项系数a≠0这一限制条件,从而得出m=3或-3的错误答案,需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例2】如图,一块矩形木板,长为120cm、宽为80cm,在木板4个角上各截去边长为x(cm)的正方形,求余下面积S(cm2)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注意: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它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有一些限制.即要满足题意。 分析:本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 木板余下面积 = 矩形面积 - 截去面积. 解:木板余下面积 S 与截去正方形边长 x 有如下函数关系: S = 120×80 - 4×x2 = - 4x2 + 9 600 , 0 < x ≤ 40 .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常量)和未知量(变量) ,把问题中的文字或图形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 . (2)找相等关系 :分析常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 . (3)列二次函数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