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43907

第 9 课《木兰诗》 课件 (两课时,共30+27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7166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木兰诗,课件,课时,30+27,PPT
    (课件网)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9.木兰诗 1.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4.感受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 ◎重点: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乐府”与“乐府诗”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汉武帝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各地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中华儿女多豪杰。我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 在历史的烽烟中,有不少巾帼英雄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横刀跃马,慷慨赴难,如穆桂英、梁红玉。花木兰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女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的故事被人们编成民歌广为传唱,甚至搬上荧幕。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导学建议· 多媒体播放花木兰在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选择精彩片段即可,比如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师激情导入。  【走近作品】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其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现存100卷,分12类,是现存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它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之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很广。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可汗( )  鞍鞯( )  燕山( ) 辔头( ) 戎机( ) 金柝( ) 朔气( ) 军帖( ) 红妆( ) 机杼( ) kè hán róng zhù shuò pèi ān jiān yān tiě tuò zhuāng  拓展:“帖”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另外两种读音:一种读音是   ,可以组词为“  ———;一种读音是    ,可以组词为“ ———。 tiè tiē 服帖 字帖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唯闻女叹息     闻: (2)可汗大点兵 大点兵: (3)旦辞爷娘去 辞: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 (5)愿驰千里足 愿: (6)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 听到,听见。 离开,辞行。 大规模地征兵。 只,仅仅 疑问代词,怎么。 希望。 3.认真朗诵《木兰诗》,请以“木兰   ———的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木兰   →木兰   → 木兰   →木兰   →木兰   →讴歌英雄 还朝辞官 征战沙场 替父从军 奔赴战场 重见亲人 ·导学建议· 学生预习完之后,重点在于教师的检查。本课生字词较多,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各小组组长进行检查,然后教师在课上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汇总。 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注意停顿、节奏和语调。 示例:第一节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三、四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把握节奏语调 第二节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的所思所虑,这里可以略微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三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