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44312

13《荷塘月色》课件(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54266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模块,基础,语文,中职,高教
  • cover
(课件网)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听歌曲,猜歌名 《荷塘月色》凤凰传奇 《荷塘月色》由凤凰传奇的御用音乐人张超一手打造,创作灵感来源于朱自清先生的同名散文,这首歌曲很有人文气质,并带有浓浓的中国古典风。 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他的散文最为出色,其主题有览胜记游、书怀抒情等。 出版时间 作品名 1928年 《背影》 1930年 《春》 1934年 《欧游杂记》 1936年 《你我》 1943年 《匆匆》 1944年 《伦敦杂记》 朱自清的散文善于融情入景,用古诗词入文,《荷塘月色》就是典例。 写作背景 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此时朱自清先生处于极度苦闷的时期。他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看到很多革命同志堕落,对现实非常不满,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 他的妻子陈竹隐女士曾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 可见他当时心情的苦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学习运用比喻、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写景。 2、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的两条线索,荷塘游踪线索和感情线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感受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朦胧美。 [教学重点] 1、通感手法的使用。 2、品味课文语言(炼字炼句)。 3、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 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字词的读音。 设想自己身临其境,跟随着作者的步伐,欣赏那优美的荷塘月色之景。 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注重其情感变化。 生字难词 蓊蓊(wěng) 点缀(zhuì) 踱(duó)步 袅(niǎo)娜 (nuó) 霎(shà)时 参差 (cēn cī) 弥(mí)望 斑驳(bān bó) 渺(miǎo)茫 倩(qiàn) 影 煤屑(xiè)路 妖童媛(yuàn)女 鷁(yì)首徐回 欋(zhào) 理清课文两条线索 明线:作者漫步荷塘的游踪 暗线:作者的情感变化 (两条线索互为表里) 勾画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1)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3 )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6 )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7 )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8)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10) 作者漫步荷塘的游踪 小路 家门口 荷塘 作者的情感变化 失宁静 寻宁静 得宁静 家门口 小路 荷塘 感情: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伤 课文分析 一、夜赏缘起(1-3) 二、荷塘漫步(4-6) 三、回到现实 (7-10) 寂静的小路 月色下的荷塘—荷叶荷花图 荷塘上的月色—洁白月色图 荷塘四周的景色—蛙声蝉鸣图 荷塘月色图 月色下的荷塘—荷叶荷花图 所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叠字 通感 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嗅觉转化为听觉,写出了荷香的若有似无,像远处的美妙歌声若隐若现。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听觉转化为视觉,写出了塘上月色浓淡不一, 就像小提琴演奏出的高低起伏的乐音。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叶子和花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上的月色—洁白月色图 以流水写月光———突出其光辉一泻无余 以薄雾写月光———突出其朦胧美 以荷叶荷花写月光———突出其恬静柔美 以树影写月光———突出其光影浓淡的和谐之美 炼字:泻、浮 泻、浮 泻———化静为动,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