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巩固练习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多选题 1.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与B作用,生成C和D,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常温下B为固体,C为气体,部分生成物可能省去。 则下列推断结果符合要求的是 A.A为稀HCl,B为CuO B.B为K2CO3,C为HCl C.A为H2O2溶液,D为H2O D.A为Zn,B为稀H2SO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冬天水箱中加入乙二醇等化合物可以防止水结冰 C.氢氧化铁属于碱,因此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密度大能隔绝氧气且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酸”对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C.浓盐酸没有挥发性 D.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 5.图中广口瓶里分别装入下列各组中的气体,滴管分别滴入各组中的液体时,玻璃管下端所系的气球能够鼓起来的是 A.氢气、浓硫酸 B.氮气、苛性钠溶液 C.HCl、水 D.CO2、烧碱溶液 二、选择题 6.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某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打开止水夹,同时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选项 甲中固体 乙中溶液 A Mg AgNO3 B CaCO3 NaCl C CaO Ca(OH)2 D KOH BaCl2 A.A B.B C.C D.D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A.碱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化合物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清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8.某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准确测定出某混合气体中(成分:CO、CO2、H2)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实验时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继续实验(已知Fe2O3+3H22Fe+3H2O)实验中供选用试剂:①NaOH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浓硫酸,且装置中试剂均足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丁中依次盛装试剂①③② B.实验时,应先用管式炉加热,再打开活塞K C.装置戊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干扰实验 D.测定装置甲、装置丁反应前后质量差可求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9.硫酸是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的酸,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B.稀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氢氧化钠溶液 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C.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可以在室内放盆水 D.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1.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金属氧化 物的反应 B.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所以炉具清洁剂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C.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也是化学变化 12.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宏观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