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50979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立身、行道、扬名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9853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立身
  • cover
(课件网) “立身,行道,扬名”作文讲评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出自《孝经》,是古代士人普遍恪守的价值观。立身即安身立命,进可做出可立于世间的事业,退能找到安顿灵魂的归宿;行道即坚守道义、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扬名,不过是立身、行道后自然的结果罢了;更强调扬名于“后世”而非“当世”,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立身和行道的分量。   无数历史名人正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了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关系,并践行一生,才被世代所记起;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立身、行道和扬名”为主题,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次材料作文属于三元关系材料作文,两个自然段,第一个段落里给了本次作文的三个核心概念———立身、行道、扬名,然后对于三个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导向性解读,  ———立身”有两个方面的解读———进和退,也就是考生在论述这一核心概念时要进行辩证分析两个方面如何立身,进而联系自身或者社会现实来进行解决如何离身的问题。  ———行道”材料界定很明确 即坚守道义、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坚守道义的理解可以有对于他人朋友,也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国家,总之论证时要层次清晰事例丰富,才能增强说服力。  ———扬名”这一核心概念的解读是界定在“后世”而不是“当世”,这给考生深刻辩证说理提供了空间,针对现实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那也是在追求扬名于当世,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不对的,也注定没有好的结果,所以吾辈青年应该怎么办,也是这次作文写作的一个重心,针对这一现实来论证才可以。 1.准确把握理解核心概念。“立身”“行道”“扬名”,立身是安身立命,行道是坚守道义、正道直行。 2.立身又分为进和退两个方面,扬名是扬名于后世而不是当世。 3.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关系把握限制。扬名是立身、行道后的自然结果,那就是先立身行道,不要追求扬名于当世。 4.现实针对性,本次作文必须针对现实 ”很多人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 “来进行批驳论证。 要求 有精神归宿,有价值选择,不刻意追求扬名; 立德立功先于立名,德鑫功成而名自就。 坚守立身之本,致力行道之举,不汲汲于名利,不苟且于富贵。 立意方向 【标题参考】 《且立身,谨行道》 《扬名不必在我,立身行道为先》 《立身行道于今朝,方可扬名于后世》 《立身行道乃我事,浮名于我如浮云》 素材积累 古语云 1.南朝·梁·萧统 《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2.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我当初教育两个兄弟,原要他立身行道,扬名显亲”; 3.《孝经·开宗明义章》提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4.《左传》里记载穆叔与宣子讨论“死而不朽”时,穆叔提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5.“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国、治家、平天下”古人的修身行道之举,乃正道直行之为,身正道行而名自显扬。 今人事 1.俞敏洪疫情下果敢转型,捐献八万套桌椅,搭建农业直播带货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2.钱伟长在战争爆发后,意识到祖国科技落后,毅然弃文从理,践行大志,为祖国的物理学研究贡献毕生心血;。 3.杨绛先生拒绝为某杂志研讨会宣传,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4.书法家启功先生拒绝央视“东方之子”栏目的邀约,认为自己算不得“东方之子”,说“此地无朱砂,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