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63642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882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湖南省,汇编,答案,阅读,古代诗歌,试卷
  • cover
古代诗歌阅读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雨叹①(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④。 【注】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谁比数:没人关心。③衡门:贫者所居。④仇兆蛰《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 B. 颔联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 C. 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诗人在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16. 诗人为什么“叹秋雨”?请结合全诗分析。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3年下学期期未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 严维 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 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 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孤”饰云,以“独”饰鹤,表面写物,实是写人,表现人的孤单。 B. 第二句写薛居士前往和州,“万卷”与“一叶”对比意在突出船只之少。 C. 颔联写薛居土读书之地和州的环境:正值秋季,人烟稀少,雾笼村庄。 D. 颈联是对薛居士到和州后生活状况的想象,表现出了乡间生活的特点。 16. 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在全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古代横笛名曲。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的画面。 B.李诗的一、二句描写: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满地的秋霜。 C.高诗写到了冰雪消融,画面整体给人以安宁祥和的感觉;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 D.李诗一、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烘托、铺垫。 16.两首诗都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但表达感情的方式却不相同,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第三、四句,简要分析这种不同。(6分)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②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③。 注释:①这两首诗均作于上元元年(760)左右,杜甫卜居成都草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