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物体的质量 核心素养目标 一、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变化。 二、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三、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四、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初步概念的过程。 五、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 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掌握。 实验器材 铁钉、铁块、两烧杯、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多媒体等 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由学会变成会学。引导并鼓励学生运用比较、观察、猜测、对比、实验等方法逐渐认识并掌握质量知识;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教师出示铁钉,问:铁钉是由 组成的。再出示铁块,问:铁块是由 组成的,那么铁钉和铁锁所含有的铁的多少一样吗?教师出示两烧杯,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再如这两烧杯,它们所含的玻璃的多少一样吗?又如课桌和讲台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一样吗? 教师小结: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也有少,在物理学上,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1《物体的质量》 二、讲新课 (一)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板书:1.概念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二)质量的单位 1.基本单位: 千克(kg) 介绍1 kg规定,请学生看课本图5—4“国际千克原器”。 2.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3.单位换算:1t=103kg 1kg=103g 1g=103mg 练习:请填写一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见课本P112 看看谁猜得准: (1)一个鸡蛋质量约为60_____;(2)一只铅球的质量约为4_____ (3) 一头大象质量约为5_____;(4)一个苹果质量约为150 _____ (5)一瓶酱油质量约为500_____;(6) 两袋盐质量约为1_____ (三)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2.实验室常用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1)托盘天平的构造 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2)使用: 测量前: (1)观察天平的最大秤量、标尺的零刻线及标尺上的最小分度值。 (2)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游码放在左边的零刻线处。 (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平衡螺母的调节: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测量时:(左物右码,由大到小) 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加砝码时根据估计先加大砝码,后放小砝码,小砝码不够则拨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读数: 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测量结束后,砝码用镊子放回砝码盒,游码用镊子拨回零。 总结:天平水平桌面放,调节横梁要平衡,左物右码记清楚,物体质量要算清。 ③天平使用时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秤量 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C.砝码要用镊子轻拿轻放 (四)学生活动: 测固体的质量 练习测出铁块的质量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 板书设计 物体的质量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3.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4.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