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91710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72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204886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五,期中,72张,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 Compulsory Course Volume 5Chapter 1. 时间: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结合案例资料,分析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运用图表并结合示例,分析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01 02 03 04 课标要求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 KEY POINT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本考点主要考察陆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构成以及整体性的体现,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地理问题。 2023 1.整体性--基础知识--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 ①组成: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每种自然地理要素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水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 地貌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地貌→气候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气候与 水文  气候→水文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1.整体性--基础知识--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 ②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水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 生物 气候→生物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植物→气候 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 气候与 土壤 气候→土壤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1.整体性--基础知识--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 ②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水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地貌与 水文 地貌→水文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 水文→地貌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 地貌与 生物 地貌→生物 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 生物→地貌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1.整体性--基础知识--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 ②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水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水文与 生物 水文→生物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 生物→水文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土壤与 生物 土壤→生物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整体性--基础知识--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 ②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1.典题分析 丹霞地貌主要由砾岩和砂岩组成,多为宝塔状、柱状、峰林状地形,崖壁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形成特殊的植被分布现象。下图为我国湖南省某地丹霞地貌及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该地( ) A.山顶为地中海气候,出现硬叶矮林 B.阳坡热量丰富,植被覆盖率高 C.顶部较崖壁土层厚度大,植被茂盛 D.岩体坍塌导致植被类型增加 该地位于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高度不大,山顶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水分条件较差,出现硬叶矮林,A错误;读图可知,阳坡热量丰富,蒸发旺盛,水分条件较差,分布耐旱植物,植被覆盖率不高,B错误;顶部较为平坦,流水侵蚀作用较弱,较崖壁土层厚度大,植被茂盛,C正确;岩体坍塌,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