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19177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477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 cover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本课出自《世说新语》,是一篇写人的小古文。讲的是七岁的王戎曾经和小朋友们出去游玩,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先写“诸儿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独立思考,冷静理智推断的优秀品质。教学本课,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查字典、看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文言文,使学生读懂故事大意并能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学习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人物品质。同时多元迁移,以文代文,发展学生朗读、理解、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言文的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理念 在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理念下,以“双线”为主,把《王戎不取道旁李》当例文来学习,引导学生在感受古文的节律与韵味的基础上,学习把人物的形象和复述故事结合到一起,学习古文历史故事的方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他们愿意学,喜欢学也想要学。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虽然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能完全理解。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有一定的意识,但是能力不足以准确划分,无法自主有意识地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进行引导,通过范读,学生模仿,将古文韵律表现出来,进而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帮助孩子活学活用,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不再惧怕文言文,让孩子爱学、乐学、会学文言文。 四、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 1.会读本课4个生字;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能说出“尝、游、竞走、折枝、之”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品质。 文化意识 1.能说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2.能加入想象完整讲述这个故事。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思维品质 让学生掌握一些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尝、诸、游、折枝、竞走”等词的意思。 难点: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根据课文内容加入想象讲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飞花引趣,揭题引题 师:同学们,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出示图片) 生:略 师:同学们真厉害!李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不少文人墨客为它写下很多名言诗篇。接下来,我们便效仿古人,玩一玩“飞花令”。能说出最多李子相关的名言诗句的同学,将获得老师带来的李子! 生:略 师:恭喜XXX同学,凭借自己积累的学问,获得了这几枚李子。请你观察观察,感觉它们的口味应该如何,且说说理由。 生:略 师:要想最多李子的味道,就需亲口尝一尝 生:略 师:嘴甜多汁!看来,老师挑选李子的技术不错,获得了XXX同学的认可!南朝有一个叫刘义庆的文人组织编辑了一本书———(出示《世说新语》封面照片)。这本书里就收集了许多这样的名人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故事,就和李子有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二)揭示课题,初识人物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读好文言文不仅要通顺,还要有停顿。听老师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像老师一样读一读。生齐读。 师: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生:思考题目中的“取”和“道”分别是什么意思,再尝试回答题目意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