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28821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70172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考试,解析,原卷版,试卷,化学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期末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C1-35.5 Fe-56 Ni-59 1. 唐代赵蕤所题《嫘祖圣地》碑文记载:“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烫熨 B. “抽丝编绢”涉及化学变化 C. 蚕丝和棉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用灼烧法无法鉴别 D. 蚕丝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烫熨,否则会因蛋白质变性而造成破损,故A正确; B.抽丝编绢是将蚕茧抽成线,再编制成绢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灼烧的方法能够鉴别蛋白质和纤维素,故C错误; 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不是葡萄糖,故D错误; 故选A。 2. 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 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 NA C. 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 NA D. 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 NA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A、胶体是大分子的集合体; B、根据氩气的组成解答; C、根据丙三醇的结构分析; D、根据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分析。 详解:A、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Ar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 NA,B正确; C、1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NA,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 NA,D错误。答案选B。 点睛:选项D是易错点,主要是不清楚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子都有可能被取代,其产物比较复杂,这与乙烯与氢气加成反应完全不同。 3. 某研究小组在铑催化的区域成功实现对映选择性烯丙基膦化反应,如图所示(-Ph代表苯基,-Me代表甲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分子内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 甲和乙生成丙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C. 甲能发生加聚、水解、酯化反应 D. 用酸性KMnO4溶液可以证明甲含有碳碳双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分子内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 B.观察甲、乙、丙的结构可知,甲中羟基被乙中取代,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 C.甲不含酯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错误; D.甲中碳碳双键和醇羟基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4. 某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是一种家用杀虫剂。X、Y、Z、W、R为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的简单氢化物遇浓盐酸产生白烟且Z与R不在同一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Z、W的氢化物均很稳定 B. 阴离子的还原性:R>X C. 元素Y与元素R均能形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